欧美3p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猛视频/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竹菊/国产1级av/**毛片免费看 - 新午夜影院

專利考核應注重質量

更新時間:2017-04-06 09:53:52?點擊: ? 企業動態

    近日社科院發布的《法治藍皮書(2017)》披露,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根據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僅僅從專利申請數量看,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似乎應是位居世界首位的,然而,法治藍皮書披露,企業申請的大量專利并沒有真正用于提升產品質量。
    然而,我們是“專利大國”并非“專利強國”,科技創新潛力并不代表科技創新能力。因為我們企業申請的大量專利并沒有真正投入使用,用于提升產品質量。這就是當下我國產品供給整體質量不高、創新程度不足的根源。
    為何具有這種反差?一方面,我們的專利考核制度片面追求數量,陷入了“數字陷阱”。企業要想享受優惠福利政策,要想減免稅收、申請高新企業認證等等,有專利指標要求,地方和單位的人才引進、人才考評也有專利指標要求,這些專利指標要求,基本上只講數量不講質量。地方相關部門爭創專利申請先進,也是在唯數量是舉。只要有數量突破,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就可以得到滿足,誰還會真正關心他們申請的大量專利能否真正投入使用?反而出現大量“無效專利”、“問題專利”甚至是“垃圾專利”。
    另一方面,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與水平過低,這使得不少企業不愿將專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當一些企業花費大量人財物進行專利研發,千方百計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時,另一些企業只需付出較低成本,依靠仿造假冒他人產品就能很好生存,這讓專注于專利研發轉化的企業情何以堪?即使仿造假冒企業在侵權之訴中敗下陣來,其承擔的違法成本也可能不具備足夠的威懾力,從而導致一些企業寧愿讓自己研發的專利停留在概念里。是致力于自己創新抑或模仿與抄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要改變專利申請數量多、轉化利用率低的尷尬,在專利考核上,應從數量考核轉變為質量考核,堅守寧缺毋濫原則。對此,四年前發布的《法治藍皮書(2013)》就提出建議,要著重考核專利申請的創新能力,以及專利內容是否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行業技術,特別是要重點考核專利的轉化率。只考核專利申請數量,而不考核專利申請質量,在國家稅收等優惠政策、地方政府獎勵措施的誘惑下,很多企業會放心大膽地大量制造所謂的“專利”,獲得相應好處后就束之高閣,不想或不能為市場所用。
    在專利保護上,應全面引進懲罰性賠償制度,以增大侵權成本。有企業坦言,他們專注于研發專利,卻不敢去申請專利,“一旦申請,就要對公眾公開專利內容,有些競爭對手可能會模仿,這會對我們造成致命打擊”。專利企業擔心仿造假冒對他們造成致命打擊,反過來,要保護好企業研發專利的初心,也應該對仿造假冒予以致命打擊,將其罰得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從而使企業樹立起對專利的敬畏。因為專利法在2008年修訂時雖將法定賠償限額從50萬元提升到100萬元,但仍不具懲罰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