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專利質押金額401.07億元
更新時間:2021-03-30 13:45:37?點擊:次 ? 企業動態
專利質押貸款是企業用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授權的專利技術作為質押,從銀行獲得貸款。2020年,浙江臺州市專利質押金額為105.3億元,首次位列全國各地市之首。
臺州拿下這項“單項冠軍”,既有民營經濟發達的大背景支撐,也有政府和企業創新的雙重加持。臺州實踐究竟有哪些經驗可以學習,記者日前進行了調查采訪。
“雙料冠軍”含金量幾何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了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數據,在這份成績單中,浙江拿下“雙料冠軍”——2020年浙江省專利質押金額401.07億元,同比增長132.29%,名列全國第一;臺州市在全國各地市(區、州、盟)中排名第一。
截至3月28日,今年浙江全省專利質押登記262筆,同比增長101.53%,質押金額70.95億元,同比增長150.88%,登記專利數977件,同比增長107.43%,登記企業數256家,同比增長103.17%。
如果說,浙江蟬聯冠軍還在意料之中,那臺州的奪冠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驚喜。“驚喜源于這個冠軍的含金量。”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明文彪表示,專利質押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橋梁,這個數據與企業創新活力和未來發展密切相關,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后勁。
縱覽榜單中的第一梯隊,臺州、深圳、廣州、杭州,四者確有共同點——都是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這也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
民營經濟,一直是臺州的一張王牌。自改革開放以來,數十年的底蘊支撐著臺州民營經濟發展至今,有一組數據充分表明民營經濟之于臺州的重要性——在臺州,有著62家上市公司和近70萬個市場主體,民營經濟的占比達到了99.5%。
“不僅如此,臺州培育了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與塑料、醫藥醫化、智能馬桶、縫制設備、泵與電機等‘七大千億’產業,這些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企業都是專利大戶。”臺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臺州的“驚喜”也根植于浙江的大環境。
連冠背后也有“躍升”,從數據上看,2020年浙江的專利質押金額甚至超過“十三五”期間前4年的總額——“十三五”期間,浙江省總共實現專利質押金額798.91億元。
與其他省份橫向對比,浙江也從2019年的“險勝奪冠”升級為2020年的“遙遙領先”,超過第二名廣東百億元。“將GDP數據與專利質押金額放在一起看,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前四名都是粵蘇魯浙,但浙江卻從GDP的第四躍居專利質押金額的榜首。”明文彪表示,穩定的前四名說明用專利質押金額評估區域發展實力的客觀性,次序的變化則說明浙江在創新發展上頗有建樹。
“鍋”和“米”臺州如何兼備
專利質押是政府創新和企業創新的集中體現。專利質押金額的增長,必須依靠融資機制改革和企業創新突破的雙重加持。
“兩種創新的關系就像‘鍋’和‘米’。”上述負責人介紹,融資渠道的暢通就像一口“好鍋”,而企業的專利就是下鍋的“米”,兩者兼具,好鍋炒米,才能做出好飯。而臺州的實踐無疑極具代表性。
“臺州民營經濟發達,小微企業對融資的最大需求就是‘短、頻、快’。”臺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發展與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沈艷宏說,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的體制機制創新,讓專利質押成為企業融資沃土。
早在2015年,臺州就以“政府引導+民營主導”的形式,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協同推進機制,率先啟動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改革,創建全省首批知識產權質押登記服務窗口,并推動專利質押登記服務“落戶”,實現專利和商標“同窗受理、一窗通辦”。目前,專利權質押融資全流程辦理時間已縮短至3個工作日。
2020年6月,一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中的新品種在臺州誕生。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股份有限公司將1項發明專利、8件商標和3件系統軟件著作權以5805萬元的評估值質押給溫嶺農村商業銀行,獲得浙江省首筆“三合一”混合質押擔保貸款。
“部分企業如果只依靠專利質押,金額過小,銀行很難辦理,也無法滿足自身資金需求,臺州在全省首創的混合質押融資模式,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沈艷宏說,這口“新鍋”極大推動了當地專利質押金額的提升。2020年,臺州共辦理混合質押30件,質押金額達7.47億元。
臺州濃厚的創新氛圍,讓專利質押有“米”下“鍋”。臺州中小企業多,近年來,這些中小企業厚植臺州高端制造業土壤,對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申報的專利數量越來越多。據統計,2020年臺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5052件,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4.5件,較2015年增長226.67%,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國際專利申請量250件,是2015年的6.79倍。
利歐集團浙江泵業有限公司是溫嶺一家老牌泵企,一貫注重自主研發,是專利質押融資的“常客”。企業相關負責人林仁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近3年企業研發投入資金近3億元,而創新研發往往周期長、回報具有不確定性,擔保貸款就起到“輸血供氧”作用。“2019年,我們以專利質押獲得1.5億元貸款,2020年,我們新申請發明專利7件,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拳頭產品永磁智能多級離心泵在市場上‘初試身手’,總銷售5萬余臺,產品利潤比普通水泵高得多。”林仁勇表示,今年他們將發力國內市場。2020年12月23日,利歐泵業又以專利、知識產權混合質押,獲得2億元貸款金額,補充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需求。
在米袋中精準選到“好米”,也是一項技術活。臺州金融服務信用信息中心和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中,收錄了12個部門4000多萬條企業信用信息,覆蓋52萬家單位。依托海量的一手資料,臺州率先全面推行金融機構自評模式。通過企業主人品、企業產品以及企業固定資產等物品信息,水表、電表、海關報表數據交叉驗證,評估知識產權財產價值。
這一做法既破解了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知識產權價值存在“時間長、費用高、手續繁瑣”的問題,又契合小微企業資金使用特點,釋放了制度紅利,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良性循環怎么才能更穩定
過去一年,浙江將專利質押與專利貸兩項工作緊密結合,盤活了企業發展的現金流。這促成了發展中的良性循環——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通過專利質押獲得更多資金,將這些資金投入科技創新,產生更多專利,獲得更多資源。在這個循環中,實現了強者恒強,同時帶動起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催生了一批創新發展的新生力量。
酷愛發明的路橋金清人王良仁,因為一款“多功能投擲器”走進了央視《我愛發明》欄目,也因此走上創業路。“以前對我而言,發明就是個愛好,跟別人玩古玩一樣。”王良仁說。2020年,一次“專利權+商標權”混合質押方式的融資,讓王良仁堅定了自己發展事業的信心。“以前是把想法變成現實,而現在可以把想法直接變成產品。”王良仁說,臺州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力度,讓他有種“千里馬遇伯樂”的快感,2020年他又申請了12項專利。
“當然,我們需理性看待這份可喜的成績。如何繼續保持優勢,讓良性循環更穩定?同樣值得思考。”沈艷宏說。
“專利是科技創新的產物,具有切實的經濟價值,但作為金融質押品,仍需考慮風險。”泰隆銀行臺州科技支行行長張磊說,截至2020年末,該銀行針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智融通”已累計辦理2381筆,發放貸款16.16億元,但科創型小微企業資產輕、運營不穩定、成果轉化以及市場化進程難以預計等問題仍然存在。
“為此我們建立了風險補償機制,按金融機構實際收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利息的20%向其發放風險補償金,每戶每年不超過30萬元,目前已累計發放994萬元。”沈艷宏說,除此之外,2020年,臺州加大保障力度,設立首期35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項資金池,主要用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壞賬風險補償,給予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本金壞賬損失50%的補助,降低金融機構承擔的放貸風險。
“通過這樣的形式,引導金融企業適當提高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不良容忍度,提升基層經營網點‘敢貸、愿貸’意愿和‘能貸、會貸’能力。”沈艷宏說。
另一個關鍵是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質押背景下,專利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專利保護的力度必須持續加強,企業才能盡享專利質押紅利。”在采訪中,不少企業主提出這樣的訴求。
浙江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為良性循環上了“保險”。2021年,浙江啟動修訂《浙江省專利條例》和《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并推進長三角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一體化,實施重大侵犯知識產權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制度。
法治化、標準化之外,浙江還將努力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化。面向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平臺布局建設;制定知識產權多元治理體系建設政策意見,推行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
據了解,接下來,浙江將建設“知識產權一件事”綜合服務平臺,集成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全類別,貫通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全鏈條。
【浙江新聞+】金融創新服務實體
日前,記者在采訪某銀行董事長時,他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服務實體經濟始終是我們的初心。”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要求,但如何做到精準服務,把錢用在刀刃上也頗有學問。臺州通過專利質押的方式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為這一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認準“創新”這個關鍵詞,撬動企業創業創新的熱情,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讓金融力量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臺州,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印證了這一點,溫嶺市鴻泰工量具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福生將通過專利質押來的資金,投入科研,實現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在現金流愈發充盈的同時,近幾年實現年產值平均增長率逾15%。
見微知著,金融機構圍繞專利質押的創新,讓企業更加放心地投入科技研發當中,推動了臺州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端。數據顯示,2020年,臺州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2015年的3倍之多。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提升雙聯動。而以金融機構依托專利質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便是實現“雙聯動”的重要一招。(記者王世琪、許峰、趙靜)來源:浙江日報
?推薦閱讀
-
江蘇大學主辦第八屆三江知識產權論壇在鎮江舉辦
2021-06-30 ?40 次
-
湖南在我國專利獎金獎中奪得兩項
2021-06-30 ?47 次
-
專利支撐合肥顯示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2021-06-24 ?26 次
-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兩款創新藥獲批上市
2021-06-24 ?272 次